記者2月26日從司法部獲悉,去年以來,司法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開展“薪暖農民工”“春暖農民工”服務行動,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為重點,深入開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農民工”活動,有效維護了農民工合法權益。據統計,2023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萬件,為54萬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68億元。
各地法律援助機構充分利用59萬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7萬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3萬個法律援助聯絡點,就近就地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半小時服務圈”基本形成。針對快遞員、外賣員等工作地點和時間靈活的特點,江蘇等16個省(區、市)在快遞驛站、外賣公司等地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浙江等7個省(區、市)在市集、火車站等地設立流動工作站,方便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各地“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為農民工群體提供全天候不打烊服務,僅廣東省“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去年就為10萬名農民工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北京等13個省(市)設立農民工話務專席,派駐專業律師解答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等問題。目前,全國80%以上的地方實現農民工法律援助服務網上辦。中國法律服務網“農民工·欠薪求助綠色通道”助力農民工維權討薪,去年涉及農民工7萬余人,涉及金額13億元。
各地法律援助機構優化服務流程,簡化辦理手續,暢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案件一律免予核查經濟困難狀況,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陜西等17個省(區、市)在受理轉交申請、調查核實情況、送達法律文書等方面開展異地協作,降低農民工維權成本。江西省為在外務工人員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四川省通過視頻方式為農民工提供遠程法律援助。各地法律援助機構加強與人社、民政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和數據共享,打造農民工討薪案件一體化工作模式。
各地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深入建筑工地和農民工集中居住地,了解農民工法律服務需求,幫助化解欠薪風險。各地法律援助機構認真執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和《全國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務規范》,對群體性案件,落實及時報告、集體討論、跟蹤督辦制度,為農民工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服務。安徽等地組建專業律師庫,指派經驗豐富的律師承辦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黑龍江等地建立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辦理機制,提前介入、專人辦理。廣東省對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實行一案一評,保證案件辦理質量。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記者 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