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黨委、政府日前聯合印發《美麗廣西建設實施方案》,它有哪些主要內容和特點?如何抓好貫徹落實?9月14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等部門負責人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據介紹,《方案》以寫好美麗中國廣西篇章為總目標,明確建設美麗廣西分為三個階段:提出到2027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美麗廣西建設成效顯著;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美麗廣西基本建成;本世紀中葉美麗廣西全面建成。
重點任務上,明確了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嚴密防控生態環境風險、打造美麗廣西建設示范樣板、開展全民行動共建共治、健全保障體系等7個方面共33項任務舉措。
組織實施上,提出堅持和加強黨對美麗廣西建設的全面領導,健全推進落實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實施成效評估等。
《方案》主要體現出了四個“全面”的特點,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的殷切囑托,全面勾勒美麗廣西建設愿景圖,全面促進廣西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部署推進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等美麗系列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廳將制定實施美麗廣西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重大工程,推動實現第一階段目標;研究建立美麗廣西建設成效考核指標體系,根據國家部署適時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過渡到美麗廣西建設成效考核,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方案》提出,要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扎實筑牢南方生態安全屏障。自治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將加快“雙園”(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南寧國家植物園)創建工作,大力推進國土科學綠化,著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強化林草濕資源監管,扎實筑牢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方案》提出到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推進農業低碳轉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培育農業綠色品牌,提升農業生態產品價值。
在無人機視角下的陽朔縣高田鎮龍村,田園河流、村莊民居、喀斯特山體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一幅秀美鄉村盛夏圖呈現眼前。通訊員 黃勝林 攝(資料圖片)
《方案》提出,聚力打造綠色生態美麗鄉村,要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風貌引導。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說,將錨定美麗廣西建設目標,加強傳統村落格局肌理和傳統建筑歷史風貌保護以及宜居性改造,提升村落發展活力,將更多傳統村落打造成綠色生態美麗鄉村和留住鄉親、護住鄉土、記住鄉愁的重要載體,同時上線廣西城鄉歷史文化保護信息平臺,發布《廣西傳統村落系列叢書》,講好廣西傳統村落故事。
《方案》還對廣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出了部署安排。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廣西將持續以“雙碳”工作為引領,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發布會答記者問(摘選)
問:《美麗廣西建設實施方案》提出要打造美麗廣西建設示范樣板,請具體介紹一下有哪些工作考慮?
答:廣西自然生態和資源稟賦獨具特色,“山清水秀生態美”是廣西的金字招牌,“氣候宜人”是廣西的天然優勢,“物種豐富”是廣西的天然寶藏,“長壽福地”是廣西的靚麗名片。近年來,廣西在美麗實踐上不斷探索并取得成效,全區累計成功創建1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6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質量指數連續2年位居全國第二,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居全國第三。打造環境與大健康暨宜居康壽廣西品牌,今年以來在京川渝浙等地舉辦了4場廣西生態環保產業和生態大健康產業推介會。桂林漓江、南寧那考河入選國家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柳州百里柳江、百色澄碧河水庫、南寧大王灘水庫等案例入選全區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北海銀灘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北海潿洲島入選全國首批“和美海島”,塑造了一批優秀典范。
《美麗廣西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將從美麗廣西先行區、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層面,分層次、分領域打造美麗廣西建設示范樣板。一是結合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因地制宜、積極打造美麗廣西先行區,探索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模式。二是分類施策開展美麗城市建設,突出城市更新、城市山水系統修復、生態環境治理效能、節能降碳改造、噪聲污染防治等任務舉措,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家園。三是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補齊城鎮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短板,建設宜居宜業美麗城鎮。四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聚力打造綠色生態美麗鄉村。五是加強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保護和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等創新示范建設,建成一批美麗樣板。
問:《美麗廣西建設實施方案》提出,聚力打造綠色生態美麗鄉村,要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風貌引導。請問我區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做好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
答:傳統村落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展示美麗廣西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多次強調“要把這些別具風格的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2012年以來,廣西公布了四批自治區級傳統村落共792個,其中有342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目前,廣西已出臺《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成立廣西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開展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建設,設立鄉村傳統建筑工匠培訓基地,推動實現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我們將錨定美麗廣西建設目標,加強傳統村落格局肌理和傳統建筑歷史風貌保護以及宜居性改造,提升村落發展活力,將更多傳統村落打造成綠色生態美麗鄉村和留住鄉親、護住鄉土、記住鄉愁的重要載體。一是積極推進立法工作。加快推進廣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條例立法工作,推動792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制“全覆蓋”。二是扎實推進示范建設。持續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試點開展活化利用示范行動,保護和活化傳統建筑1000棟以上。三是加強動態巡查監管。定期開展傳統村落保護情況巡查工作,防止傳統建筑、歷史風貌遭到破壞。四是探索資源盤活機制。鼓勵村民或村集體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傳統建筑,充分保障租賃、經營等活化利用主體合法權益,為鄉村建設發展注入新動力。五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上線廣西城鄉歷史文化保護信息平臺,發布《廣西傳統村落系列叢書》,講好廣西傳統村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