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你重視了嗎?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沒有例外
因為健康是獲得財富、成就、幸福……
一切一切的基礎
健康是人的生命之所系, 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追求。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良好狀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問題,明確提出加強心理健康服務,不斷提升國民心理健康素養,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助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什么才是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最新的關于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這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因此,過去認為身體無病即是健康的觀念是錯誤的,或者說是不完全的。現代的健康觀念是整體的健康觀。真正的健康,需要從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維度來共同考量,才是最新的標準。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范發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都對加強心理健康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國家衛生計生委、中組部等22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對加強心理健康服務提出具體要求。
自此,心理健康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什么才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心理上的一種持續、積極、有效率的狀態。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心理健康是指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認為,心理健康的標志是:
1、身體、情緒十分協調;
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心理健康為什么如此重要?
1. 心理健康能夠少生病
生活中的各種挫折、人際關系不良、矛盾,都可能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長期集聚在身體里面,會影響到身體的新陳代謝異常,降低機體免疫力,可能會誘發各種慢性疾病。因此在醫學上根據起病的原因的特點,歸納出一組由與心理和社會因素密切相關,但以軀體癥狀表現為主要的疾病,命名為:心身疾病,又稱心理生理障礙。
常見的心身疾病有: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胃潰瘍、慢性胃炎、習慣性便秘、肥胖癥、糖尿病、甲亢、痛經、月經失調、偏頭痛、癌癥……等等,嚴重損害國民健康水平,耗費了國家大量的醫療資源。
2. 心理健康能夠家庭和諧
情緒是會傳染(在人際間傳遞)的,當一個成年人長期處于焦慮、緊張或者消極、低落的情緒狀態中,勢必會影響到夫妻的關系,容易產生家庭矛盾,產生負性家庭氛圍,直接影響到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兒童是家庭中最弱勢的個體,任何人的情緒不良、關系不良,在兒童內心中都可能被無限放大,造成情緒障礙、自卑內向、退縮回避、行為問題……。 3. 心理健康能夠社會安定 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指出: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可能具有輕到中度心理問題;2%-3%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問題。 延伸閱讀 我國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報告”)于2019年2月正式出爐。該報告指出:我國僅少數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在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群體中,心理健康狀況差別較大。此外,心理知識普及工作尚需加強,人們對“自我調節”等心理健康知識與服務需求巨大。 報告指出:我國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可能具有輕到中度心理問題;2%-3%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問題。5%的公務員處于中高等焦慮狀態;10.2%的公務員壓力水平較高;74%的受訪者認為心理咨詢需求大但服務跟不上。 針對公務員、教師、科技工作者、銀行業職工、醫務工作者等不同的群體,哪些群體的心理狀況不夠樂觀,需要特別關注?如今,人們最希望在心理方面得到哪些幫助?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潛在的心理問題?今天,通過一張圖,一起了解。
報告中還指出:在常見的心理疾病知曉率的考察上,公眾知曉率高于90%的是抑郁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強迫癥、自閉癥(孤獨癥),而公眾知曉率不足50%的包括“讀寫困難”和“驚恐障礙”。 因此,呼吁全社會關注和重視心理健康,凝聚更多力量支持心理健康事業的發展,為提升我國國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養發揮更大作用。
韋英老師簡介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廣西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廣西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委員、梧州市應急局安全生產專家庫應急救援專家、臨床醫學學士、高級公共營養師;梧州市慧心文化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詢師。聯系電話:138774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