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糾結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下屬的執行力出了問題?”相信許多領導跟我一樣糾結,下面圍繞這個問題用三國時期發生的故事舉一個典型的案例。
三國時期是一個誰都想稱王稱霸的時代。董卓叛逆,袁表義旗一舉,天下各路人馬呼應。事后您再看,這十八路人馬中就有曹操、劉備和孫權的父親孫堅。最后是天下三分:曹、劉、孫。
每一路領導都有自己的馭人之術,最好的領導藝術就是身先士卒。三英戰呂布說明劉備在關鍵時刻也得上陣。孫堅孫策以戰死換來孫吳基業。領導,該挺身而出的時刻,裝不得孫子。
天下三分,曹操勢力最大。為何?劉備團隊亡命天涯,東征西討,目的只是跨荊、益兩州,得一安穩之地。孫權占有江南富有之地,只想做個關門皇帝。唯有曹操,時常是一家同時與孫、劉兩家開戰。
曹操為何有這等野心?曹家的團隊為何征戰不止?仔細想來,是曹操本人心最大、性最野,曹家團隊上下最拼命。
董卓亂天下,滿朝皆怨。司徙王允一干朝廷高級官員在家痛哭,座中唯有曹操一人撫掌大笑,說:“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
這曹操明知董卓身高力大,卻不屑眾人只哭而不為,主動要只身攜寶刀入董府行刺。
那董卓此時自封為相,且有呂布侍立于側,曹操還是入相府,找時機行刺。此舉雖未成功,但曹操親力親為之果敢已躍然紙上。
呂布當時武功名揚天下,曹操與之決戰濮陽。一戰曹操不敵,退三四十里;當夜,曹操又親率部隊夜襲呂軍。此時曹軍馬步軍兩萬,曹操身為主帥,一馬當先。后來,曹操擁兵百萬,貴為丞相,仍是一身當先。
如此看曹操,就明白曹魏團隊何以越戰越勇,勢力越來越大,而孫、劉兩家雖各據一方,卻難以做大。
以上的案例讓我恍然大悟,原來主帥勇猛,團隊的執行力自然上升。三國時如此,今天亦然。